七夕节吃什么,七夕又叫作乞巧节,传说为了纪念牛郎和织女一年一次的相逢,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都不相同,一般都称为吃巧食,“巧”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下面看看七夕节吃什么 。
七夕节吃什么1
七夕又叫作乞巧节,传说为了纪念牛郎和织女一年一次的相逢。织女是天女,主司瓜果、丝帛和珍宝。乞巧节的食俗主要是摆设“巧果筵”,包括花糕、花点、花瓜、花果。除此之外还有用饺子、馄饨、面条和油果子等做节日食物,统称为巧食。
1、巧果
七夕也有应节食品,其中最出名的一种叫作巧果。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做巧果。
巧果主要用油面糖蜜等做成,把白糖糖浆和面粉、芝麻一起和好,拌匀后摊在案板上捍薄……再经过油炸等一系列工序。
巧果种类极多,可以做成剪刀、梨、茄、瓜、小鸡、小猪、狮子、金鱼、蛙、蟹、虾等各种模样。
在上海,崇明人以面粉加糖水揉成粉团,然后擀成薄皮,切片后放入油锅煎炸,成为香脆食品,俗称“吃烤”。
2、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节时间跨度为两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巧芽面的主食是豆芽和面条。吃巧芽面,爱情也许就会发芽。
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它能获得巧意。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3、巧饭、饺子、巧饼、油饭
北方很多地方,七夕这一天要吃巧饭。如山东鄄城、曹县一带吃巧巧饭、包饺子,七个要好的.姑娘凑在一起包饺子,包进去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吃到铜钱的生财、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很快婚嫁。这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南新乡一带的姑娘也会包饺子、烙饼、摆面条汤和新鲜瓜果,数目都是七,来祈求织女送巧。
山东胶东一带,姑娘们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样的饼馍食品,称作巧饼。福建邵武地区,七夕节也做面饼,亦称为巧饼。
福建厦门地区,除了用鲜花和瓜果祭拜之外,还做油饭和“七娘妈亭”来祭织女。闽南还有习俗要在七夕这一天吃石榴,煮蛋、肉和红糖糯米饭。
4、巧果(五子)
在七夕节当天少女、妇女都会提着新鲜的水果和“五种巧果”去拜织女。这里的巧果包括花生、桂圆、榛子、瓜子、红枣五种寓意吉祥的食材。
5、巧酥
巧酥是传统名点之一,最早制作巧酥是为了庆贺牛郎、织女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同时也是为自己祈求幸福。
七夕节,古代民间的很多糕点铺子都会制作出于“织女”、“牛郎”形象的酥糖,并称之为“巧人”或者“巧酥”,售卖时称为“送巧”。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用油酥面包上豆沙馅、五仁馅、蛋黄馅、水果馅、香肠馅等烤制。
6、瓜果
在七夕节当天人们选取时令水果,用刻刀将瓜果雕刻成花、鸟等象征吉祥的图案,人们将这种瓜果称为“巧瓜”。
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吃各种土产小吃,特别是菱角,称为咬巧,还会吃花生和枣子。在广东四邑,七月七晚上,家家户户在院里设好案几,摆上供品,因菱与灵同音,供品中菱角是必不可少的。
7、麻老
闽西地区人们喜欢在七夕吃一种叫作麻老的东西。龙岩人把麻老视为七夕的乞巧之物,它象征忠贞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也象征“财丁两旺”。在龙岩,父母会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几天必须购买麻老赠送女儿。尤其是嫁后第一年,要用小箩筐整担挑送,亲戚朋友在七夕前也大送麻老。
麻老主料为糯米,经过老师傅巧手制成“米香”,以白糖、麦芽糖煮熟,浇以猪油,调入“米香”,配以葱花、花生等,快速压制切片即可。
8、南京
在南京,老南京人过七夕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用糯米面加上豆粉和麦芽糖水制作而成,搓成长长的圆条,放到油锅中炸熟。最后再裹上白糖。
9、蚕豆
蚕豆谐音“缠豆”,“分豆结缘”是福建沿海地区七夕节特有的习俗。
这天邻里、朋友之间相互赠送蚕豆并在月色下吃蚕豆聊天,以作结缘纪念。吃完蚕豆以后就不会吵架,之前的积怨也随之烟消云散。正在热恋中的男女也会同吃一把蚕豆,寓意把好事紧紧地缠住,永不分离。
10、吃鸡
这个传统在江南地区尤为显著,在浙江金华、武义一带有七夕杀大公鸡的民俗,传说是清早没有鸡报晓,牛郎和织女就可以永远不分开,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
七夕节吃什么2
七夕节吃饺子、巧果、酥糖、巧巧饭、瓜果等等。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都不相同,一般都称为吃巧食,“巧”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七夕节吃什么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中国传统吃饺子、巧果、巧芽面、云面、江米条、巧酥、鸡、桂圆、榛子、花生、红枣、瓜子、酥糖、七宝羹、花瓜、蚕豆、菱角、麻糍等食物。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七夕节这天吃的传统食物有所区别。
七夕节中国传统吃什么
七夕节,古时称为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会进行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以及坐看牵牛织女星等活动。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中,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被称为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是用油、面、糖、蜜等食材制作成的糕点,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甜点。
七夕节吃什么3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在古代乞巧节活动主要以单身女性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为主,所以这一天又叫“乞巧节”。对于七夕节,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熟悉了,七夕节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有之,历史悠久。而在七夕节这一天,也形成了许多的习俗文化,对于这些习俗文化,很多朋友都不一定清楚,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七夕节都有哪些风俗吧。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乞巧节),根据传统,凡间的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 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杨园苑疏》记载,汉建章宫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之晒衣阁,每到七月初七,宫女必登楼晒衣。此当为七夕晒衣之缘起。
汉族岁时风俗,每年七夕节举行。汉族民间传说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农历七月初七,俗又称“魁星生日”。“ 魁星”系 北斗一 星宿名。汉族民间谓“魁星主文事”。 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仅次于 孔子,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习俗。巧果其实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