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随着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我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法于自然,顺乎自然。以下分享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1
一、四时养生
有人说,养生没有什么用,不养生也一样能健康——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要健康,就一定要养生,养生的首要原则就是顺应天地规律。
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阴阳变化,即对应着人的气血变化。六十年一个花甲子;十年则天干重复,当称为本运年;十二年则地支轮回,俗称本命年;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有24节气,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轮回;一月有月晦月圆;五日是一候,经历60个时辰小甲子;一日又有晨午夕夜。人之养生或患病,与天地的这些因素多有相关性。
所以说,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我们要跟上四时阴阳变化的节奏,这即是顺应天地,顺之则生,逆之则病。这条应该是《内经》里最核心的养生理念,今时我们所有的养生方法都要看它是否顺应了四时变化规律,顺应了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关于四时养生,专家们各有说法,又似乎各有道理,应该如何把握?我认为,抓住“圆运动”三个字即可。人体阳气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形成一个完整的圆运动。这个圆运动越大越圆,人就越健康,越不容易生病。四季如春,肯定不如四季分明更益于圆运动;冬天开暖气热到出汗,夏天呆在空调屋,结果就是圆运动不圆了。
越是顺应天地规律,人就会越健康,越长寿。养生,并不需要花多少钱,也不需要多么辛苦,只要跟上天地的步伐即可。
二、24节气养生
一年24个节气,天地阳气升浮降沉,人亦应之。24节气养生,其实是四时养生的细化。天地四时的阳气变化是我们养生的总旨,而24节气养生则是具体的方法。
为什么要重视节气养生?从中医来分析,凡是节气,即是天地气机转换的节点,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天地气机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每逢交节前后易出现意外,因为天地气机郁滞,人身气机亦郁滞。故久病养生,重在养节气。
养生,养的其实是生命力。生命力越旺,人就越健康,越长寿。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力旺盛起来?中医的观点是:顺应四时规律,按24节气来养生。
春三月阳气升,人气亦要升发;夏三月阳气浮,人气亦要外浮;秋三月阳气敛,人气亦要收敛;冬三月阳气藏,人气亦要闭藏。每个季节都有6个节气,节气变化,意味着天地气机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和起居来跟上天地变化的节奏,这样可以更健康。
24节气之中,尤以二至二分四立为重视。这些节气是天地气机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如此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气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气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
总之,养生,一定要懂得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充分利用节气来调理健康。
三、节日养生
节日虽然不是节气,但节日往往与天地阴阳气机相关。比如,二月初二,是阳气升发于地面的时节;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是天地之间阳旺之日;月圆时节是农历每个月中阳气最旺的日子,等等。人居天地之间,人的健康亦受天地阴阳气机影响,所以这些节日也要注意养生。
如何养生呢?我的观点是:天地阴阳气机变化最剧烈的时节,我们都要多静以养阴,要素食以养脾胃,要保持情绪和畅以养心。若逢节日而大吃大喝、酗酒、旅游劳累、熬夜、各种折腾,这样就逆反天地规律了。
天地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病。
四、五脏养生
人以元气为健康之本,医疗亦以元气为取效之本。无元气,则药物不能运行;无元气,则针灸不能驱使。由此说,养生,即是养自身之元气;治病,即是以自身之元气来祛除病邪。不管是治病还是养生,舍元气而难为。
我们的生命即是元气,与邪相对则称正气,与阴相对则称阳气。元气与阴邪不两立,元气健旺,则阴邪自退。
元气从何处来?一则,源于五脏六腑的平衡;二则,源于心神安和,君火明亮;三则,滋于肾家和脾家,为先后天之本。
如何让自己健康起来?不管是求医问药,还是自己养生,都要在五脏上下功夫。因为敢源于五脏,五脏平衡,阴阳调和,则元气健旺;反之,若五脏失衡,阴阳不调,则元气不足。
如何调节五脏呢?一方面,重视养生,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调理。五味通五脏,睡觉安五脏,运动和五脏;另一方面,重视调畅情绪和心理,特别是远离怨恨恼怒烦五毒,保持乐观、积极、宽容、善良的个性。因为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生命以五脏为本,五脏为形,但五脏内涵重视之神。换句话说,生命是形、气与神的结合体。要想健康,不但要养五脏之形,更要养五脏之气和五脏之神。《内经》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养五脏之神;讲气化则能出焉,这是养五脏之气;讲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养五脏之形。
五脏藏精气而不泄,则人能健康。反之,若五脏精气不藏而妄泄,则人会失去健康。哪些行为会导致五脏精气妄泄呢?一则,房事过度,最耗肾精,肾为先天之本,绝不可妄耗;
二则,过度熬夜,耗损五脏之精,有人连续玩游戏七天而猝死;三则,过度运动,阳随汗脱,阴阳皆损,有人跑马拉松猝死;四则,五志过极,火气上攻,血瘀于脑窍而神明顿失。今时不少年轻人容易患上大病,多与五脏不藏精相关,当考虑以上四点原因。
五、饮食养生
养生的最高境界:法于自然,顺乎自然。要把养生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是天人合一理论的具体体现。以饮食养生为例,不一定要吃山珍海味,也不必追求各种昂贵的保健品,好好吃饭即是最好的养生。
如何好好吃饭呢?一则多素少肉;二则吃饭时不建议盯着手机,亦不要思考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三则勿过饱。
今时不少人重视饮食养生,但重视的不是调节饮食,而是补充营养——这就违反了中医理论。饮食入口,由脾胃来运化,化生气血,以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人不能吃太多,吃多伤脾,导致清阳不升,人就会没有精神。从中医来分析,过度关注营养,远不如调节饮食,使脾胃健旺,气化生血充足,人也会更健康。
饮食养生,重在调节五味。五味各入五脏,调节五味,即是调节五脏。作为中医人,不但要通中药五味,更要熟悉饮食五味,而且饮食五味更重要。一则,因为饮食五味是《内经》所重视的;二则,能用饮食来调理的,何必用中药呢?三则,饮食平和,不伤正气,适合于所有患者;四则,饮食调理将是未来治病的一个趋势,既有效又方便,而且广为人们所接受。
饮食养生的几个原则:不食非本季、非本地食物;不吃深加工食品;不食转基因食品;不吃添加防腐剂以及各种添加剂的食品;不吃过辣、过咸、过烫食品;不食烧烤肉类;不食打过农药以及催熟剂之类的蔬菜水果;不喝牛奶。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2
一、早晚两杯白开水
充足的水分是健康和美容的保障。特别是女性,缺水会使她们的身体过早衰老,皮肤因“缩水”而失去光泽。但由于女人的代谢比男人要慢,消耗也比男人要低,女人往往比男人喝水要少,这就会使身体和皮肤的问题同时出现。
女人要做的是,至少早晚各一杯白开水。早上的一杯可以清洁肠道。补充夜间失去的水分,晚上的一杯则能保证一夜之间血液不至于因缺水而过于黏稠。血液黏稠会加快大脑的缺氧、色素的沉积,使衰老提前来临。因此,每晚饮水的'作用不能低估。
二、一个西红柿
在水果和蔬菜中,西红柿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一种,所以每天至少保证一个西红柿,可以满足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
三、一杯醋
女人还是有点“醋意”的好。每日三餐中食用醋可以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已经是重复多次的保健常识,对于女人来说,除了饮食之外,在化妆台上加一瓶醋,每次在洗手之后先敷一层醋,保留20分钟后再洗掉,可以使手部的皮肤柔白细嫩。如果你住地的自来水水质较硬,可以在每天的洗脸水中稍微放一点醋,就能起到养颜的作用。
五、一瓶矿泉水
一定是要名副其实的矿泉水,它含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皮肤最需要的。清洗脸部后仰卧,用矿泉水浸湿一块干净的纱布,然后敷在脸上,待纱布变干后再次浸湿,如此反复,就等于给面部做了一次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
六、一袋茶叶
女人一定要喝茶的,如果胃没有毛病,绿茶和乌龙茶最好。特别是那些想要减肥的女性,茶是最天然、最有效的减肥剂,再没有什么比茶叶更能消除肠道脂肪的了。
七、一个简单的面膜
每天晚上临睡前,要做一个简单的面膜,其作用是将沉积在面部的脏东西消除出去,并且使皮肤作一次“紧绷运动”,然后涂上护肤品,这样,晚间的皮肤才能得到最科学的修复。
另外要注意的是,女性的睡眠时间不能过晚,特别是超过晚上11时,因为从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上5时,是皮肤修复的最佳时间,而睡眠中的修复才有效。如果入睡时间超过了子夜,即使是第二天起得再晚,睡得再长,也已经错过了皮肤的最佳保养时间。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3
顺应自然
为什么人体要顺应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度过一年四季。
春夏季节,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运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地,舒展身形,使阳气更充盛。
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
形神兼养
形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
养神:主要是指摄养人体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津液等。
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动静结合
只有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才能保持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人体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应提倡“养身莫善于动”,强调“养静为摄生之、首务”的原则。
动:包括劳动和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气机通畅,气血调和,经络通达,九窍和利,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
静: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静,还包括形体活动的相对安静状态。只有心静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
调养脾肾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气、阴精的生发之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肾中精气阴阳的盛衰,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衰老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肾气充足,则精神健旺,身体健康,寿命延长;肾气衰少,则精神疲惫,体弱多病,寿命短夭。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中的精微物质须依靠脾的吸收和转输,才能化生为气血,营养于周身,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