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到底有多么繁荣昌盛,唐朝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不仅建立了皇帝与“天可汗”的双重崇高地位,而且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各国首领前来贡拜,下面一起来看看唐朝到底有多么繁荣昌盛。
唐朝到底有多么繁荣昌盛1
1、允许外国人入境居住
唐代是南北朝和隋朝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时期,各民族进入唐境分为被迫内迁和寻求保护两种,因仰慕唐朝经济文化生活先进而零散入境的人也很多。
西域胡人中以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入居最多,在敦煌、肃州、甘州、凉州、原州、长安、洛阳等地都有其聚落,从西北辗转到范阳、营州等东北之地的粟特人也很多。
西安出土的康法藏、康志达、安万通、安元寿、米继芬、何文哲等人墓志中,都反映了昭武九姓在京师居住的情况。
特别是在长安经商的西域胡人很多,“酒家胡”和侍酒的“胡姬”比比皆是,安史乱后胡商归路断绝,仅长安客省居住者“常有数百人,并部曲、畜产动以千计”,不少为冒充回纥使者的粟特商人。
广州、洪州、敦煌、登州、楚州、洛阳、扬州等城市也是外国人集中的地方。
因朝觐、侍卫、求学、传教、行艺、避难而入居长安的西域人也不少。如武德时期疏勒王裴纠来朝,拜为鹰扬大将军,“留不去,遂籍京兆”。
咸亨时期波斯王子卑路斯因国亡求援于唐,入长安授以右武卫将军,随行的波斯王室成员和贵族子孙有上千人,皆流寓长安。
为帮助唐朝平叛入居的柘羯军也多留居中原,于阗国王尉迟胜率五千人赴难,后皆留居长安纳入唐籍。
唐政府对外国人移居中国,曾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制定出专门的优惠政策。
规定归化中国的外来者,一方面具状送官府奏闻,一方面所在州镇给衣食并于宽乡附贯安置,另外,还可免去他们的十年赋税。
这对外国移民具有巨大吸引力,是粟特、新罗、大食、波斯等移民社区形成的'重要因素,如登州的“新罗坊”,青州的“新罗馆”,敦煌、凉州的“昭武九姓”等。
2、允许外国人参政做官
唐王朝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州县,都有外国人或异族人担任官职,如京畿道委任的715人次刺史中,异族有76人次,占十分之一强,尚不包括早已同化者。
安国人安附国其父朏汗曾任维州刺史、左武卫将军,后迁升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封定襄郡公。
安附国本人为左领军府左郎将,后授上柱国,封驺虞县开国男。
他的两个儿子分任右钤卫将军和鲁州刺史,一家三代在唐朝做官。康国商人康谦在唐玄宗时被授予安南都护,后又为试鸿胪卿,专知山南东路驿。
高丽人高仙芝在唐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为唐开拓西域立过大功。
另一高丽人王毛仲,也官至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进封霍国公,曾是唐玄宗时皇家禁军的首领。
日本的阿倍仲麻吕留居中国50年,改汉名为晁衡,曾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等职。
龟兹人白孝德,因累立战功,官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鄜坊邠宁节度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封昌化郡公。
波斯人后代李元谅曾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越南人姜公辅,在唐德宗时担任翰林学士,曾一度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新罗人金允夫、金立之等也都在长安宿卫任官,金云卿曾任兖州司马、淄州长史等。
唐朝大胆起用外族和外国人入仕任官,采取“兼容并包”的用人政策,无疑是其国际性眼光的表现。
3、重用蕃将统军
唐朝前期开疆拓土和后期平叛定难,大都通过提拔与重用各民族“蕃将”。
来自昭武九姓诸国的更多,如安金藏、安禄山、史思明、康日知、李抱玉、李抱真、白孝德、何进滔、何弘敬等。此外,还有出身党项、沙陀、契丹等民族的蕃将。
这些在唐朝任职的武将,有的入朝听命中央调遣,有的为边疆都督、都护或节度使,担任一方军事长官。
唐玄宗时以外族将领32人代替汉将,更是将他们作为支撑帝国大厦的重要柱石,肩负着内护京师、外备征御的重任。
东突厥汗国的阿史那社尔等,铁勒的薛咄摩支等,契丹的李楷固等,百济的沙吒忠义等,都担任过朝廷禁军高级将领,连西域诸国和新罗、渤海等入侍质子也都配授禁军诸卫郎将。
如蕃王子弟婆罗门(北印度)翟昙金刚、龟兹王子白孝顺,吐火罗(今阿富汗)王那都利第仆罗、于阗王尉迟胜等都在长安朝廷留充侍卫,官至大将军等。
许多蕃将及其后裔被唐王朝“处之环卫,委以腹心”,不仅赐姓封王,赐婚尚主,而且陪葬帝陵,官爵世袭。
唐代的军事活动,动员了很多外来民族的“降户”或“归化人”,在蕃将率领下防守反击,这是唐朝“羁縻”政策为其国际战略服务的特征。
4、法律地位平等
按《唐六典》记载,盛唐时有70多个国家与唐王朝经常往来,外国人在唐朝居住者众多,难免有违法犯罪现象。
唐朝对外国侨民在中国领土上所发生的法律纠纷,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唐律疏议》解释,化外人,即谓:
“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这就明确表明,凡是外国人,同一国家侨民之间的案件,唐朝政府尊重当事人所在国的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根据他们的俗法断案,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而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侨民在唐境内发生的纠纷案件,则按唐朝法律断案,在法律地位上与汉人完全平等,没有特别的治外法权。
这种涉外立法,分别体现了当代立法的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的原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唐朝到底有多么繁荣昌盛2
一、高祖李渊是一个风度翩翩武艺高强之人,绝非一般的纨绔子弟。
窦氏六七岁就表现出不凡的见解,他曾经劝自己的舅舅不要疏远突厥的皇后,得到其舅舅的大加称赞。
窦氏成年后,其父为了给此女选择一个好夫婿竟然进行比武招亲,他在家门口挂了一只孔雀屏风,百步之内又能够射入孔雀之睛者当为夫婿。
当时过来试射的人很多,竟无一人能够命中,李渊来的较晚,但是这个年轻人啪啪两箭各命中一只,于是李渊就有幸抱得美人归。
由此可见高祖的射箭水准应该非常之高。这个在其和突厥的战斗中充分表现出来。
当时突厥入侵太原,李源手中人马很少,于是他拉开自己的强弓,嗖嗖嗖一共射了七十多次,当然也射死了七十多个人,敌人发现隋军中有如此狠角色,随后停止了对隋军的追击有人可能会说射箭能代表什么呢?
李渊射箭水平高强超意味着他是一个武艺超群之人,要知道李渊所处的时代天下尚未一统,大家对尚武精非常推崇,李渊已经是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二、高祖李渊是一个善于伪装而又深藏不露的人,晋阳起兵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是李世民的功劳。
李世民当时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童,李渊当时的官职是太原留守相当于西北军区司令,无论是李渊的经验还是李渊的能力及威望远胜于李世民。
如果没有高祖的授意李世民何敢有此想法,只能说李世民说出了李渊内心的秘密。
有人可能又有疑惑了,为什么李渊早有此谋却不早点起义,高祖本纪说的很清楚,因为家眷都在河东老家,并且当时的时机尚未成熟,隋朝大厦尚未有将倾之势,况且李渊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
十几年的宦海沉浮练就了李渊深沉内敛的性格,所以他岂能把这种想法流露给别人。李密瓦岗军壮大后曾经有人多次建议高祖起兵,他的做法是表面上严词拒绝,私下里不断积蓄力量。
当眼看着大隋王朝大厦将倾之时,李渊以讨伐突厥为借口,迅速果断召集兵马,举起起义的大旗。
三、李渊谦虚低调,有帝王胸怀,能够忍常人不能忍做常人不能做。
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经常和突厥人打交道,他深知如果大后方不稳定,如果贸然举兵有可能会腹背受敌,所以起义之前,他就派自己的谋臣刘文静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出使突厥。
李渊在给突厥可汗的信中极力吹捧对方而贬低自己,有的历史学家推测,李渊曾经向突厥称臣,无论这些说辞如何,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李渊很好的'处理了和突厥的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大后方。
因为隋朝尤其是文帝时期突厥和隋关系非常密切,如果突厥和隋朝联系起来,共同夹击李渊,我想李渊的梦想恐怕要胎死腹中,大唐盛世的时代恐怕不复存在。
高祖的为人处世中他非常的圆润,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高祖性倜傥豁达,高祖出生于贵族之家,然而却很善于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当年高祖举兵时,李密正在洛阳和王世充决战,李渊亲自给李密写信,本意想联络一下感情。
然而不曾想李密架子很大竟然自比沛公,李渊的回信就更加低调,拼命抬高李密贬低自己。同时表明自已尊隋,不忍对旧主下手。从此事能够看出高祖审时度势让别人成为自己上位的助力。
唐朝到底有多么繁荣昌盛3
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
1、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影响了东亚地区;造纸术传遍全世界,推进了历史的`发展;造纸术对日本,高丽,和西亚都有深远的影响;隋唐的科举制,被西方学习;当时交往国家达70多个,外国贵族多派子弟到长安的太学学习中国文化;唐朝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
2、陆路四通八达,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