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随笔

时间:2024-03-08 19:15:45
小学教育随笔【精】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育随笔1

从教经历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对待学习缺少激情,对待老师的引导教育,难以持续进步,最终无法真正转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经过持续激励来进行教育。

小Z平时听课不太认真,总是不自觉地走神,课下作业也总是拖拖拉拉,经常完不成,成绩也一直处于下层。一到五年级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尝试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转化,效果却总是昙花一现。作为教育者,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用心教育转化这样的学生,如何真正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还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真正改变他的习惯。

这天上语文课,板书课题后,我回头看到第二排的小Z正回头看向后面的同学,平时提醒过他多次上课要专心,此刻我不想再提醒。我对学生们说:“课堂上如果有同学发言,大家可以像小Z这样回头注视着发言的同学,这样听课既有效,又能表现出对发言同学的尊重。”小Z有点脸红,马上转身做好,注意力一下子又回到了课堂,我向他投以赞许的目光。小Z心领神会,听课的状态明显提升了。课堂的一个简单的'提问,我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听课认真的小Z,在我的示意下,小Z缓缓举起了左手,我像发现了新大陆,马上指名让他回答。一句不太流畅的发言同样赢得了我的表扬:“今天小Z听课真认真,发言也很有自信,好样的!”一句中肯的评价好像一簇小火苗,一下点燃了小Z听课、发言的热情,一节课下来,小Z共举了7次手,我特意让他发了4次言。下课后,还能感觉到小Z的神采飞扬。

按说,这节课对于小Z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通过鼓励成功激发了他的内在动力,课堂上表现足够积极,听课也足够认真,但对于他平时散漫的习惯,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改变一种习惯, 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持续反复的过程,才能得以稳固下来形成新的习惯。所以第二天一上课,我又特意提醒:“上节课小Z等几位同学表现积极,相信大家这节课能有更好的表现。”这节课,小Z举了5次手,发言3次,中间还有两次走神被我暗示,但总的来说听课的状态很好,发言质量和信心都有提高。课下正好和小Z走到一起,我又一次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他暗示作业也要积极去完成。这种鼓励我还在持续,而且要一直延续,在小Z没有真正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之前,我会倍加小心地呵护他内在的那团小火苗,从课堂上蔓延到课堂外。

持续教育,就是要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做下去,直到学生形成好的、稳定的习惯。 我知道,小Z今后还会有很多次反复,还会有别的学生需要持续教育,那还需要更积极地去探索方法,用更执着的行动去面对。小学教育随笔小学教师教育随笔班主任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2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主角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潜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应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此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状况下,理解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潜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资料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够“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潜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资料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潜力。可见预习时应个性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透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构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比较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资料,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资料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 ……此处隐藏9434个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社会资源靠考试来分配,所以家长们有紧张感。中国学生到了海外,往往能考入名校,“像中国人那样考试”已成美国俗语,如今,一些美国家长也开始逼孩子复习,陪他们做作业,请家教老师。

然而,更多美国家长坚持寓教于玩,为了让孩子玩好,几十万美国家庭甚至选择不让孩子上学,自己教育他们,或织成互助式的教学团队,他们认为,孩子们需要的不是课堂,他们需要的是玩。

为什么玩这么重要?

因为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然方式,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规则的世界中,每天挤在拥堵的路上,在格子间里打拼,身心疲惫地听着领导与客户的训斥,这一切,真的有意义、有价值吗?它不就是一个游戏吗?

现代人人已很少能被大自然所感动了,已很少能体会到土地的芬芳了,因为我们被隔离在城市中,但我们能体察人际之间微妙的变化,能被一场电影所感动,为一段情感而沉醉。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训练与心理训练,我们如何把握这一切?我们怎么融入呢?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按剧本生活的,他给自己定制一个剧本,把欲望放置其中,这个剧本不断与外部世界磨合,当遭遇困境时,他会主动修改这个剧本。当剧本与外部世界完美契合时,那么,他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这个剧本的修改与写作,只能在玩中实现。

然而,有多少成人已经忘掉了内心的这个剧本?又有多少人为剧本与生活之间的落差,而感到羞愧?生活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博弈,玩是最好的润滑剂。

充满游戏的童年,将塑造开放、温和、理性的人格,而缺乏游戏的童年,将形成专制、急躁、情绪化的人格,当这些性格聚合起来,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底色。

好世界从当下做起,从每一位父母做起。本书严谨、专业,逻辑致密,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小学教育随笔13

孩子五岁前从不肯理发,每次理发,都要大哭打闹。说到给孩子理发,我就头疼。

每次,他的头发长了,晚上睡觉总是满头大汗,每晚都得用毛巾给他擦好几次。几次感冒生病都是因头发长而引起的。

这次,他的头发够长的了,且天气又非常好,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他的头发理了。怎样既能让他肯理发又不闹呢?望着他在地上专心致志地把弄玩具的样子,我苦思冥想,突然眼前一亮:以前要他理发多数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很少跟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孩子的性格倔强,吃软不吃硬,这回,我决定耐着性子给他来软的。我蹲下身子和他一起玩玩具,一边玩,一边问:“孩子,你现在读书了,妈妈说你是一个最聪明、最听话的孩子了,是不是?”

“恩。”他头也不抬地回答。

“以前你怕理发,我想,我儿子现在这么聪明,又肯学习,又肯帮家里干活,肯定现在理发也不怕了,是不是?”我带着笑容亲切地说。

“爸爸,”他停下了手中的'玩具,说,“你去拿梳子和剪刀来。”之前理发时,推剪夹了他头发让他受了疼痛,所以要我拿剪刀来。这次,我把推剪修好了,试了几次,都没有夹头发的问题,于是,我把推剪也拿上。我让他坐好了说:“这次这把推剪也和我儿子一样比以前听话多了,再也不夹我儿子的头发了,不信你试试。”

他看了一眼,还是有点胆怯。我于是在他头上“剪”了一通。一边“剪”,一边问他:“夹不夹?”他摇了摇头。他接受了。我便一边剪一边夸奖他说:“哎哟,现在我儿子多勇敢呐,用推剪剪头一点都不怕了,真是了不起了。我发现才理一点发我儿子就变得漂亮多了,我一定要让我儿子变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他又点了点头。在我的一阵夸赞之下,头发很快就理完,他很安静,没有闹。

理好后,满头都是断发,得洗一洗。以前他也是不肯洗头的,特别是让他把头低下来洗,那真是难上加难,为这,我不少生他的气,为此还打过他。

我说:“现在,我儿子肯定也不怕洗头了,你说,是吗?”他说他去拿盆来,我便舀来水,让他把头低在盆中。我一边慢慢地跟他洗,一边又夸他说他长大了,实在太勇敢了,居然连洗头一点儿都不怕了。不久,头便洗好了,他还意犹未尽地还要我洗。

洗好后,我用手机给他照了个相,然后拿给他看,说,你看,我儿子长大了,这么漂亮,我真高兴。听了我这么说,他心里喜滋滋的,说:“爸爸,今后我还要理发,我一点都不怕了。”

其实,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小孩子,多用用夸奖这个武器,特别是在教育孩子上,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小学教育随笔14

理解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来理解教材设计流程,是验证课堂是否属于儿童的唯一标准。

一节课是否合格要看学生是否有所成长,一个老师是否合格要看她是否理解学生,我从多问“为什么”开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举个小例子,学校的不老泉边有一个大架,上面整齐的挂着两排一米长的大毛笔,是方便孩子们课下练字用的。可是,一年级的学生却经常下课拿着毛笔当武器玩,弄坏了好多个毛笔了,班会课上刚和孩子们约法三章,刚下课就有人报告:“老师,不好了,宏浩又去玩毛笔了。”我生气的急忙跑到操场,看到宏浩低着脑袋,满脸的委屈,就想问问这是为什么?“老师,我不是来破坏的`,我只是好奇,想摸摸大毛笔是什么做的?”转念一想,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一问,之前的好几个孩子都是好奇来摸摸毛笔而已。于是,课间我组织全班的小朋友排队来都摸了摸大毛笔,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再也没有我们班的小朋友去“捣乱”了。看来,他们只是好奇而已,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要蹲下来和孩子们聊聊,弄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读懂孩子真的很重要。

另外,课堂上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的时候孩子回答问题老师可能听不明白,但是班里的其他同学却能听懂,看来同龄人之间是有一种认知默契的,所以,课堂是我就借助这一点,让孩子们再解读同伴的发言中,培养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去赏析同伴。

和孩子们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去判断孩子的行为,除非你和他是同龄人,我们不妨先静一静,蹲下来,多问一句“为什么”,你会发现他还是可爱的他。

小学教育随笔15

一直认为自己本学期在对学生“鼓励”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完善,但今天却让我看到了新的出路。

上午第三节,临时通知有老师在我班上面试课,匆匆赶到班上课已开始。课堂上,应聘老师很注重鼓动学生积极性,但刚刚期末考试结束状态比较松散的学生们却不卖账,主动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小杰坐在第一排,老师的目光不停地在他的周围游弋。终于,小杰在老师期待的眼神里主动举起了手,老师当即请他发言,发言说不上精彩,但在应聘老师的口中却成了精彩发言的典范。作为旁观者,我暗暗佩服。不多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小杰又一次高高地举起了手。信心十足的发言,再次获得了肯定,也让我这位正牌语文老师陷入深思:小杰平时在班上也偶尔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像今天这样连续回答问题,而且如此地自信,却从未有过。看来正面、积极的鼓励对学生、对课堂真是太重要了。一节应聘课,让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清醒地审视了我的学生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今后工作的方向。

“鼓励”的力量,鼓励着学生们的自信,也鼓励着我用更深意义上的“鼓励”来推进我的工作。

《小学教育随笔【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