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是“明日愁来明日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下联1
上联:今朝有酒今朝醉;
下联:明日来愁明日愁。
“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其意思主要在告诉世人,人在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
对联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今朝有酒今朝醉下联2
从古至今对于唐诗的研究,似乎对于晚唐都不是特别的看重,或者说是特意地看轻了。
三百首中选的晚唐诗明显少于晚唐诗在全唐诗所占的比例,而晚唐的诗人除了一对小李杜,一个花间派之外,其他人也远远没有盛唐的诗人出名。
盛唐的浪漫与豪放自然招人喜欢,但是在晚唐迟暮的辉煌中,也有着一种别样的美,对于这种美我想不到什么形容词,就像是人在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之后的种种反应,在不甘于此的痛苦和挣扎中,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人性,真实到让人觉得残忍。
相比之下,盛唐的诗都浪漫,读起来自然舒爽,但似乎隐隐约约的飘离了生活,沉醉在自己的天堂想象之中。一直到了晚唐,人们才重新回到了欢辛兼有的真实生活当中,才真正的让自己对内心直面惨淡的生活。
读盛唐,我们感受到生活之上极致的浪漫,仿佛人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得脱樊笼留名青史。
读晚唐,我们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的悲欢,人们接受了日暮道穷的现实,对着青史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如李商隐的挣扎,如花间派的自娱。
晚唐的朝廷也在逐渐腐朽,所以生活在其中的文人大多数仕途并不顺利,因为要用自己的朝气和锐气去对抗整个时代的暮色苍苍,真的太累也太难了。
这其中,就有一位十次科举而不中的才子,罗隐。经历了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他终于看清了命运,决定放下自己的理想,在这迟暮的时代混沌的活下去。
寻欢作乐,本是人之天性。然而拥有理想的人,哪怕只能看到一丝希望,也不会轻易选择放弃的,除非他面对的是深沉不见底的深渊。
自遣唐代: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诗的题目是自遣,也就是自我派遣的意思,生不逢时,命途多舛,诗人的心中少不了几分哀怨和惆怅。
第一句的得失指的应该是自己的仕途顺不顺、科举中不中。如果得到了,就纵声高歌,大醉一场;如果得不到就当是应该失去的吧,命里注定没有的东西也不需要去强求。
即使自己有如海深的愁绪和遗憾,也就让它们过去吧,一个人的.力量没有办法和整个时代作对,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实现的可能了,那就让他们永远埋在心底,让我纵酒高歌度过这一生吧。
第二句是经典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只要今天还有酒,今天就且尽情一醉,至于人生的惆怅,就留给明天再去管它吧。这像是一种自我的放逐,在对朝廷彻底死心之后,亲自将自己理想的火焰掐灭,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就追随着人类的本性,在这污浊的时间浑浑噩噩的活着吧。
其实一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很大程度是由诗人所处的时代决定的,李白也曾经写过一首《自遣》,全文如下:“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而同样也是排解情绪,身处初唐的陈子昂写出来则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对比着来看这三首诗歌,每首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特色。
陈子昂的初唐热情勃发,认为自己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俯视着所有人,甚至于后世的人也无法与自己比肩,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李白的盛唐自然浪漫瑰丽,处在巅峰的时代是懒得吹嘘自己的,只会尽情释放自己无与伦比的热情与魅力。
而罗隐的晚唐相比之下流露出一种颓废,这种颓废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时代的。一个有抱负的人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肯定是一心想着如何实现理想,没有功夫在这里抱怨和派遣。